“電網低碳節能分析與微網控制基礎理論研究”
發布時間:2017/09/09 點擊量:
“電網低碳節能分析與微網控制基礎理論研究”項目8月25日通過國網科技部的驗收,驗收專家認為該項目完成了合同和任務書規定的研究內容,同意通過驗收。
該項目立足于當前電網技術發展水平,結合發展需求和任務書要求,對不同領域多個基礎前瞻性關鍵技術進行研究,包含自動需求響應、電動汽車充換電、低碳電網的分析與評價、節能環保、第三代配電系統以及能源互聯網等10項子課題。
該項目構建了居民用戶參與需求響應的智能用電優化模型;提出了電動公交快充站分層分區有序充電控制策略;建立了電網低碳化規劃模型和綜合評價方法;構造了蒸發冷卻技術應用與電網設備的綜合評價模型;建立了設備和電網的損耗傳導模型;確定了異步電機安全運行時電能質量偏差程度合理控制范圍;創立了基于多分辨率模型的配電網接納分布式電源能力的邊界模型和第三代配電網的雙層次能源聯絡線結構模型;設計了多功能微網變流器諧波阻尼主動控制方法;提出了以全柔性配電裝備為核心的未來有源配電網組網模式、主動控制策略及主動管理方法;構建了能源互聯網分層技術架構,搭建了綜合性技術驗證平臺。
該項目研究成果未來將在國網電動汽車公司、中國電科院能源互聯網建設及安徽金寨示范項目中推廣應用。
該項目立足于當前電網技術發展水平,結合發展需求和任務書要求,對不同領域多個基礎前瞻性關鍵技術進行研究,包含自動需求響應、電動汽車充換電、低碳電網的分析與評價、節能環保、第三代配電系統以及能源互聯網等10項子課題。
該項目構建了居民用戶參與需求響應的智能用電優化模型;提出了電動公交快充站分層分區有序充電控制策略;建立了電網低碳化規劃模型和綜合評價方法;構造了蒸發冷卻技術應用與電網設備的綜合評價模型;建立了設備和電網的損耗傳導模型;確定了異步電機安全運行時電能質量偏差程度合理控制范圍;創立了基于多分辨率模型的配電網接納分布式電源能力的邊界模型和第三代配電網的雙層次能源聯絡線結構模型;設計了多功能微網變流器諧波阻尼主動控制方法;提出了以全柔性配電裝備為核心的未來有源配電網組網模式、主動控制策略及主動管理方法;構建了能源互聯網分層技術架構,搭建了綜合性技術驗證平臺。
該項目研究成果未來將在國網電動汽車公司、中國電科院能源互聯網建設及安徽金寨示范項目中推廣應用。